发布日期:2017-11-20 00:00:00阅读:2393
工程概况
四美塘是武汉市区的一个小型湖泊,位于武昌区四美塘公园内,长江二桥南岸桥头下,南临和平大道中部,北接武昌机务段,修建长江二桥时,湖泊被分为东塘、西塘。
四美塘公园平面图
01 存在的问题分析
公园建成前,四美塘是一个垃圾集散地和工地废墟,湖塘水质呈墨色,散发着臭气,是蚊蝇的孳生地,城市环境建设的死角。工程实施前,2009年四美塘为劣Ⅴ类地表水质(GB3838-2002),氮、磷污染严重,重度富营养,蓝藻水华严重。
根据武汉市政府“关于城市湖泊水质提档升级”的文件精神,武昌区水务局在全市率先启动四美塘水质提档升级工程。为了彻底解决四美塘的水质污染,于2009年6月委托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公司对四美塘实施水体生态修复工程。
治理前的四美塘
02 治理方案设计
湖泊治理,坚持污染源点源和面源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内源治理与外源治理并重,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保持湖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美塘水质提档升级工程,保证工程具有较高的的功能性,针对四美塘湖泊水体水质现状,以构建具有较强净水效果的沉水植物群落作为净化湖泊的主要手段,同时需保证湖泊水质稳定,提高湖泊环境容量;提高工程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调整沉水植物种群结构的同时,还调整现有水生动物种群结构,完善四美塘水体生态系统,促进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氮、磷等的转化与输出;并注重工程较高的景观性,在采取工程措施净化湖体水质的同时,还使湖面得到美化,提高公园景观价值;强调工程效益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工程实施后,应该有科学的工程维护与管理措施,促进湖泊水体水质的稳定与湖泊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03 治理措施
1 建设人工湿地净水系统
为了尽量减少初期雨水对湖体的污染,同时为沉水植物的生长有利创造条件,考虑到四美塘湖水平均水深在1.75m,根据当前的透明度状况,湖中有60%以上面积的水体不适合于种植水生植物,为了加快提高湖水透明度,控制藻类种群在湖中的发展,为水生植被向湖中心区域发展创造条件,在东塘、西塘岸边共建设5块总面积为2200㎡的潜流型人工湿地。
2 构建沉水植被
根据四美塘水体现有水质状况以及在湖中种植水生植物的可行性,冷季植物不再另外种植新品种,以现有菹草为主,种植的水生植物品种以暖季沉水植物为主,点缀种植一定面积的浮叶花卉和挺水花卉,沉水植物种类的选择,主要有马来眼子菜、黑藻、苦草、狐尾藻、金鱼藻、菹草等。
3 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保护水质,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完善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链,为湖体的营养元素输出创造条件,在湖中除完善沉水植物群落结构、提高沉水植物群落净化水质的功能外,必须增加有益于生态系统净水功能发挥的种类,适量放养滤食藻类的鱼类鲢鱼、摄食屑碎的密鲴和吃小鱼的乌鳢等,以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同时考虑到湖体现有底栖动物种群数量较少,为了增加底栖动物种群数量,完善湖泊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发挥系统的净水功能,向湖中投放一定数量的底栖动物。其种类以螺类为主,为保护螺类的生长和繁殖,减少摄食螺类的青鱼、鲤鱼的种群数量。
4 建立沿岸水生花卉景点
为了美化湖面景观,提高植物的观赏性,同时又有利于水质的净化,设计在东塘和西塘沿岸浅水处构建挺水花卉和浮叶花卉景点,并在西塘、东大塘湖面上各布设一处水上花坛。
5 加强水体生态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以水生植被为主的健康湖泊生态系统建立后,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尤其是水生植被特别是沉水植被的维护管理最为重要,只有管理好水生植被,才能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有效发挥。
4 治理效果
通过完善湖泊现有水生植物、水生动物种群结构,丰富湖面景观,同时建立湖泊长效管理机制,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提升至Ⅳ类,生态环境质量和水体景观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Ⅲ—IV类水体。
四美塘水质监测数据(来源:武昌区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
治理后的四美塘
通过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2年至今,四美塘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Ⅲ—IV类水体,2017年四美塘水质呈上升趋势,水质现状为Ⅱ类。
(数据来源:武汉市环境保护局)
链接:
武汉四美塘公园水体,自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公司承建以来,持续受到各方媒体争相报道:“2010年11月17日《湖北日报》报道,四美塘成生态修复标杆;2013年3月20日《武汉晨报》报道,中心城区仅‘四美塘’可游泳;2013年3月29日《楚天都市报》报道,四美塘:如何成为中心城区唯一“可游泳”湖泊的?;2015年10月武汉市湖泊管理局报道,“爱我百湖”志愿者现场感受四美塘治理成果;2017年3月27日《长江日报》报道,志愿者‘中国水周’走进四美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