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40种鸟类在这里生存和越冬 湿地公园成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2-02-10 17:47:46阅读:3637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0日讯(见习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宋锐)清晨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内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不少黑水鸡和小䴙䴘在湖面缓缓游过,不时将头埋进水里觅食。周围林立的水杉树全都变成了金黄色,在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反射出倒影,色彩斑斓。


20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市华侨城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工程被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评为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示范工程,记者对该工程进行了实地探访。

上午7时,一进入公园内,清脆的鸟叫声不断传入耳朵里。

“自从2019年12月31日修复工程完工后,各种各样的鸟儿都飞来了,这里变成了它们的天堂。”万斌是湖北生态旗下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从前这片区域是东湖村的渔场,村民长期用猪粪养鱼,导致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富营养化。“你现在看见的黑水鸡和小䴙䴘都是保护动物,它们以前可不在这里安家。”

2019年11月,华侨城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工,面对满湖的绿藻及杂乱无章的绿化植物,要在一个半月内完成施工,万斌与团队商讨了许多施工方案,“公园内的水体需要进行清淤,但园内树木密集,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再加上道路铺设的都是透水砖,设备进入容易造成透水砖损坏,我们只能像蚂蚁搬家一样,靠人工一车一车的运。”

10000立方米的淤泥,50人的施工队运了整整20天。

清淤过后,就是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记者在现场看见,为了在冬季保持湖水表面的清洁,水边的芦苇、美人蕉等挺水植物都已收割完毕,水底的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也已完成修剪,就如同一张绿色地毯在水底铺开。

“为了消化水中的藻类、有机颗粒和悬浮物,我们还进行了食藻虫的投放。藻类和悬浮物消失后,水体透明度增加,光照可进入水底,促进沉水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又能吸收水中过多的氮和磷,实现水体生态自净。”万斌表示,水生植物生长稳定后,再逐步向水体中引入的螺、贝、鱼、虾等动物,吃掉多余的食藻虫和水生植物,通过食物链把富营养物质从水体中转移出,长久维持优良水质。多余的鱼虾又会自然吸引鸟类捕食,从而形成“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鸟类”共生系统。

如今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分为芦苇湿地、沼泽杉林、湿地保育区、净水水景涵养区和锦鲤塘,每年从东湖泵入约8.7万方湖水经过这五个区域,层层净化。如此,公园将“水清、气净、鱼游”之水景,与水质净化结合起来,冬春季水质可达Ⅱ类。

“生态系统的构建非常微妙,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现在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博物馆,每年都有近40种鸟类在这里生存和越冬。”

万斌说,如今,公园的工作人员除了完成修剪水草等基本维护外,不需再对生态系统进行人工干涉,就能实现鱼翔浅底,水鸟“衣食无忧”。

治水有道 上善之行

027-87304028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786号洪广宝座A座11楼

设计院与联合研究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786号洪广宝座A座11楼

传真:027-87304028

微信公众号

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013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