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媒体报道
曾经水体黑黢,如今水清岸绿!武汉桂子湖牛海湖变身湿地生态景观

发布日期:2021-12-20 09:27:43阅读:3032

    

经过综合治理,如今的牛海湖已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态系统。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摘掉劣Ⅴ类帽子的桂子湖、牛海湖水清岸绿,呈现一派生态之美。2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两湖”治理现场见到了脸颊、手臂黝黑的李茂学。

李茂学说,经过“七步治理”,这两个湖得以还绿。

李茂学是长投集团湖北生态旗下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2018年起,他就天天“扎”在汉南区东荆街,往返于两湖之间,“忙的时候一天要来回跑七八趟”。

以前水体黑黢黢的一大片,什么都看不见

    

经过综合治理,如今的牛海湖已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态系统。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桂子湖、牛海湖同位于武汉汉南区东荆街,其中桂子湖水面面积约166.5亩;牛海湖水面面积约264亩。治理前,两湖水质均为劣V类,水体透明度低,仅为0.3米,湖内藻类生物量较大。

“牛海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水产养殖,八十年代后被分割成多块鱼池,由农户承包,多年无序养殖导致水质恶化成劣Ⅴ类。再加上上游乌金河挟裹居民生活污水、农业废水、企业污水经过牛海湖外排,导致水体腥臭发黑,桂子湖也是同样的情况。”李茂学说,“项目开工前来现场勘察的时候,牛海湖周围还没有进行修缮整治,只能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泥路勘察,每次穿干净的鞋子来,再带双‘泥鞋’回家,加上水体气味较大,头一两次都捂紧口鼻进行勘察,用肉眼查看水体就是黑黢黢的一大片,什么都看不见。”

“两湖的治理工作我们分为‘七步’进行,首先清理湖泊里原先养殖的杂鱼,其次进行湖底清淤,接着开展杀菌消毒,再进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体透明度,随后开展植被种植,最后补水。”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茂学不禁感叹,这些步骤说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却让人吃了不少苦。

酷暑寒冬时节,60多人在湖里“种草”

    

经过综合治理,桂子湖变身风景如画的湖泊型湿地生态景观。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牛海湖与桂子湖的植被种植工作分别于2018年6月与12月展开,赶上了武汉最热与最冷的时候。“最苦的就是植被种植。牛海湖在治理时将水位降低了1.2米,岸边的植被可以进行人工种植,但湖中央深水区则需要三人一组划船种植。”李茂学感慨,因为需要用长杆固定好植被,再将植被插入湖底,还要测算好每株植被的间距,所以效率较低,“整整种了两个月,每个人都晒得跟炭一样黑,每天下班回家衣服都是馊的。”说着李茂学将左手的长袖撸起,上臂还有一道很明显的黑白分界线。

桂子湖则是将湖水整体抽干,人工直接下到湖底进行植被种植,“我们60多个工人排成排,每人都背着一捆苦草,弯着腰,走一步种一棵,跟插秧差不多”。李茂学说,那年冬天还下了雪,气温特别低,常常种半小时手就冻僵了,“手僵了我们就哈气把手搓热再接着种,那时忙的时候,中午都是端着盒饭在湖底快速解决”。

种下去不能解决问题,要保证植被正常生长就不能缺水,“牛海湖还好解决,桂子湖因为是在冬季进行植被种植,没有降雨,如果整体补水必须等待所有植被全部种植完毕,所以我们只能每天通过水管给植被浇水”。李茂学说大冷的天,浇水过后难免打湿鞋子,这让人吃不消。

让水清岸绿美景成为生活常态

    

经过综合治理,桂子湖变身风景如画的湖泊型湿地生态景观。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 摄

如今的桂子湖、牛海湖水质稳定达到了Ⅳ类水质标准,最好时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湖泊具备了长期持久的水质净化功能,水体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也得到了提升。

记者在现场看见,湖边沿岸的美人蕉、菖蒲、芦苇等挺水植物错落有致,靠近岸边的连片睡莲也争相开放,水里的苦草、马来眼子菜、狐尾草等沉水植物也清晰可见。

“现在牛海湖深水处水体透明度约为2米,桂子湖深水处水体透明度约为1.5米,我们还投放了部分白鲢、鳊鱼等非活跃性鱼类,维持水生态平衡。”李茂学表示,现在桂子湖、牛海湖已形成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健康水生态系统,变身风景如画的湖泊型湿地生态景观。“现阶段,我们成立了管护专班,建立了生态维护管养机制。每日及时清理水面、岸边挺水植物带垃圾及杂物,保持水面及岸坡干净卫生,让水清岸绿美景成为生活常态。”

治水有道 上善之行

027-87304028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786号洪广宝座A座11楼

设计院与联合研究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786号洪广宝座A座11楼

传真:027-87304028

微信公众号

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01375号-1